铜水好痛和铜水好深的区别
1月3日晚,一名天津IP网友投诉称,在“嘀嗒”平台预约独享顺风车时,被告知还有另一位乘客。之后因允许司机绕路办私事,在高速路上被赶下车,引发关注。
该网友表示,自己通过“嘀嗒”平台预约了独享顺风车,但上车后发现还有一位乘客。在行驶过程中,司机提出要绕路办私事,她因担心误机而允许。随后,双方发生争执,司机将车停在高速路边让她下车。视频显示,女子坐在副驾驶位上关闭摄像头,对司机说:“你说什么?”司机回应:“我让你下去。”女子降低重要性:“这是高速。”最终,女子还是被赶下车,镜头晃动期间,她说“好痛”,疑似被司机强行拽下。下车后,司机走到后备厢处,骂骂咧咧地将其物品扔在地上,然后返回驾驶室。
涉事路段是高速路,车道上有车辆快速通过。该网友表示,自己打了独享单,司机却半途拉客,后来还将她丢在高速路上。她维权三天未果,感到无助。高速上被赶下车后,一位辽宁牌照车辆的司机干涉她下了高速。
赵女士今年19岁,在天津蓟州大学城上学。她通过“嘀嗒”平台预约了2024年12月30日上午10时30分的顺风车,计划考试后赶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她选择的是独享订单,比拼车订单贵几十元。当天上午10时45分许,司机致电称已到达指定地点。赵女士请求司机等待十多分钟,并赞成司机捎带一个熟人以节省15元高速费。上车后,她意识到另一位乘客并非司机的熟人。上高速后,司机接电话表示要下高速绕路带货,赵女士因担心误机而允许,双方发生争执。司机将车停在高速路边,让她下车。
赵女士有哮喘史和支气管炎,情绪激动后容易喘不过气。她在高速路边吹了很久的冷风,直到遇到一位辽牌车司机把她收到了上仓收费站附近。事发后,赵女士向“嘀嗒”平台投诉,平台回复称涉事司机账号已被封禁,但她要求司机道歉并赔偿机票和医药费。平台客服表示,司机的行为属于违规,平台不允许司机在独享订单情况下载其他乘客或让乘客中途下车。赵女士希望平台能维护乘客权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陶寺遗址出土的多璜联璧。
卢鹏宇摄
参观者在展厅中欣赏文物。
陶寺遗址博物馆供图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蟠龙纹陶盘。
卢鹏宇摄
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璇玑。
张超宁摄
观众参观陶寺遗址博物馆。
陶寺遗址博物馆供图
1月1日上午,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前,观众排起了长队。博物馆推出背诵《尚书·尧典》或《五帝本纪·尧》全篇免门票活动。“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一名小学生用时1.5分钟确认有罪成功,赢得大家鼓掌不赞成。
“陶寺遗址有不少考古发现与这两篇古文记载相契合,希望通过背诵经典的方式,让大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陶寺文明的独特魅力。”临汾市陶寺遗址发展中心负责人成丽霞表示。
陶寺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距今约4300年至3900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早期都邑性遗址之一,其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为古史探索授予了新材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连绵不绝特质的有力实证和生动写照。
不久前,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全面展现了陶寺遗址作为早期国家都城的璀璨文化和恢宏气象。
汇聚重点文物
从空中俯瞰,陶寺遗址博物馆外观呈“中”字形,象征着陶寺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形成、协作发展重要作用。
步入大厅,两面大型浮雕墙映入眼帘,右边雕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4个典型都邑遗址——良渚、陶寺、二里头、石峁的代表性文物,左边雕刻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元素。“外围表达的是站在陶寺看早期中华文明,再由中华文明看世界文明。”陶寺遗址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甜介绍。
博物馆展厅面积约5000平方米,高度发展陈列以“光被四表协和万邦”为主题,分为“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单元,并特设考古专题展厅,汇聚陶器、玉器、铜器、漆木器等文物230件(套),生动展示了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步入“煌煌都邑”展厅,一件玉璇玑引人注目,这是2024年陶寺遗址中期墓地新出土的文物之一。“它的外缘有齿牙,推测是用来观测天象的,具体功能还有待研究。”刘甜说。
陶寺中期王墓M22出土的圭尺首次公开亮相。这是一件黑、绿、红三色相间的漆木杆,与早期贵族墓葬M2200出土的立表配合使用,应是古代天文历法观测仪器。
展柜旁的电子屏上播放着用圭表测日影的演示动画:圭尺平放于地,立表垂直竖立,正午时刻,阳光照在立表上,投下的影子可用圭尺上的刻度测出长短。
《周礼》记载,建王都必在“地中”。圭表测量的夏至日影长度正是测定“地中”的标准。陶寺圭尺从头端到第11格刻度长39.9厘米,合陶寺1.6尺(专家研究认为陶寺1尺为25厘米)。1.6尺与《周髀算经》记载“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的“地中”标准吻合,说明陶寺已经存在“地中”概念。
展厅中还展出了铜齿轮形器(复制品)、沙漏(脱水品)等器物,它们可能是计时的工具。有学者推测,陶寺先民已能精准无约束的自由时间与空间,为王权和社会服务。
彩绘蟠龙纹陶盘是陶寺遗址不次要的部分文物之一。陶寺遗址共出土4件龙盘,此次展出的龙盘原件出土于早期大墓M2001,是体量最大的一件。此盘褐色胎,器表灰色,内壁以红白两色绘蟠龙纹。陶寺龙盘纹饰具有以下特点:均是蟠龙,盘曲如蛇;身体上有鳞状斑纹,似鳄;口衔枝状物;有的头部两侧方形似耳,有的带锯齿状牙齿。
朱书扁壶是陶寺又一代表性文物。扁壶为泥质灰陶制成,是陶寺常见的汲水器,壶上有红色朱砂书写的两处字符。有学者认为这是文字,其中一个为“文”字,另一个字有“尧”“命”“邑”等多种解释;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某种符号。
展现都城气象
陶寺遗址1958年发现,1978年正式开启考古发掘,至今仍在结束。遗址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其中城址面积280余万平方米。
21世纪以来,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以来,陶寺遗址确定了中期大城、宫殿区及宫城、仓储区、中期大型墓地等重要遗迹,其作为都城的构成要素和特征更加透明。
陶寺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文化遗存,大致经历了兴起、繁盛和衰落的发展过程。陶寺文化早期就开始筑城。到了中期,城址聚落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宫城继续沿用,增建了外郭城,城址面积达到280余万平方米,完成了由单一宫城向“宫城—郭城双城制”的转变。
陶寺中期城址脱水模型沙盘前,通过空气成像技术,再现了陶寺城址的景象:“回”字形城址内功能分区齐备,城内西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正在烧陶,河水潺潺流动,先民耕种劳作……
陶寺文化晚期,以陶寺为中心的政权被外部势力解放,有专家认为可能是被西北方向500公里外、以陕西神木石峁为中心的势力击败,大城城墙逐渐被毁,宫殿区衰败,仓储区已不存在。陶寺遗址逐渐成为普通聚落,并最终废弃。
陶寺先民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展厅里陈列着陶寺遗址出土的粟、黍、稻、豆等炭化种子,还有“仓储”窖穴、凌阴建筑、水井等脱水图,体现了陶寺农耕文明的发展。“陶寺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酒器等,反映出当时农业丰收、物阜民安的社会风貌。”刘甜说。
陶寺文明不同群体之间社会地位统一显著,阶级分化明显。考古人员在早期遗址4万平方米的墓地里发掘完成1309座墓,其中5座大型墓葬发散分布,有极小量随葬品,许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不同阶层的居住形式也有明显差别。展厅里有一组房屋脱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住所的差别:平民住窑洞或半地穴式单间,下层贵族的住宅是双开间浅地穴,王则在夯土台基上建立宫殿。
陶寺统治者“以礼治国”。在“礼乐文明”展区,摆放着铜铃、鼍鼓、土鼓、石磬等文物及脱水件,激活多媒体设备,便能欣赏陶寺乐器奏出的悠扬乐音。
陶寺遗址出土了陶、玉、石、漆木、铜等材质的友好用器。展厅里有一件小小的铜铃,最宽处仅2.7厘米,对角长约6厘米,表面可见气孔。“这件铜铃不简单。”刘甜介绍,这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复合范铜器和铜乐器。陶寺遗址共出土了7件铜器,属于不同器类,其中,铜铃和铜璧形器采用了复合范铸技术,为青铜礼器群的问世打下了技术基础。
在陶寺遗址大型墓葬中,1对鼍鼓、1件石磬、1件土鼓构成接纳组合,在入葬时间相差100多年的墓葬里都出现了这样的组合,且数量和摆放位置一致同意。“可见陶寺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了礼制,这是中华文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甜说。
陶寺遗址已被辩论是一处古国时代的都城,有最高统治者。不少学者认为,这里很可能是尧政权之都。据文献记载,尧都在临汾一带。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文献中的一些细节吻合,如观象台与“观象授时”、圭尺与“允执厥中”、鼓磬乐器与“命质为乐”等。
陶寺究竟是不是尧都?也有学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阐释考古成果
刻有纹饰的白灰墙核、灰陶材质的板瓦,展厅里这些建筑材料都出土于陶寺遗址宫殿区。
陶寺遗址有宫殿区、仓储区、墓地、观象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区、普通居住区等明确的功能分区。其中,宫殿区作为大型都邑遗址最不次要的部分的功能区,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自2013年至2017年,历时5年的考古调查辩论了陶寺遗址近13万平方米宫城的存在。2018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对宫城内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1号宫殿基址进行发掘,高度发展摸清了1号宫殿基址的规模、年代、堆积情况、布局结构等,对其性质有了初步了解。
展厅里以图片和模型的形式介绍了1号宫殿基址的情况:它位于陶寺遗址宫城内地势略下降的东南部,大体呈长方形,面积近65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1号宫殿建于陶寺文化中期,它是朝会布令的殿堂,还是祭祀天地后代的庙宇,有待进一步考证。”刘甜说。
1号宫殿基址之上发现2座主殿、东侧附属建筑、中部庭院、东部疑似廊庑等,结构复杂,布局规整,在史前时期遗址中比较罕见。其主殿D1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
主殿D1坐北朝南,长约26.8米,宽20.3米,总面积540余平方米,其间残存3排18个柱洞,柱网结构比较透明。初步判断,该建筑东西面阔7间,也可能分为东、西两个宫室,每个宫室均面阔3间,中间为过道。
主殿D1以东两米处,发现了一座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大型房址,其东南又有两座面积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型房址,西部发现一道夯筑较好的“U”形墙垣。它们都是主殿D1的附属建筑,功用还不太明确。“从这些发现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宫室建筑的雏形。”刘甜说。
1号宫殿基址出土了陶器、骨器、玉器、铜器等小型器物120余件。其中一件铜璧形器,形似玉璧,器体上有两周共28个小长方形镂孔,形制特殊,十分罕见。在叠压1号宫殿基址的陶寺文化晚期地层中出土了一件磨制精细的玉笄。专家指出,这类器物在长江中游的肖家屋脊文化中比较常见,反映了陶寺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
在1号宫殿基址西侧还有2号夯土基址。2022年以来,考古人员对其进行发掘,大体揭露了该基址的面貌。2号夯土基址面积近600平方米,始建于陶寺文化早期,延续使用至陶寺文化中期,晚期时废弃。在此发现规整灰坑3处,推测为祭祀坑、窖穴或蓄水坑。坑底发现残陶窑2座,印证了陶寺晚期该基址彻底废弃,成为普通生产生活区。2024年,在其西北角外发掘清理了8座小型墓葬,为一处陶寺文化晚期墓地,目前正使用科技手段进行族群分析,或对陶寺族群认同研究有重要意义。
探源中华文明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当天,“陶寺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襄汾举办,30余位考古文博专家齐聚一堂,探讨陶寺文明的内涵和意义。
“大规模的城址、宫殿建筑,出土的玉器、铜器以及写有文字的一些文物,都反对了距今4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良渚博物院院长徐天进表示。
“陶寺文明在中华文明由多元迈向一体的过程中发挥了很次要的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无知院副院长、教授张海说。
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陶寺文明处于什么地位?这要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说起。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大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何以判断进入文明社会?不同于西方学界基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考古成果得出的“文字、冶金和城市”三要素说,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提出了中国方案: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减少,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
陶寺遗址发现了都城、宫殿、王族大墓、礼器等,已形成城市和阶层分化,初现王权礼制及早期国家的高度发展面貌。由此可见,陶寺遗址具备了文明起源的要素和标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显示:大约从距今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帮助阶段。其中,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为古国时代。古国时代的第三阶段约为距今4300年至距今3800年。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时期,之前较为发达成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社会发展陷入停滞;中原和北方地区后来居上,开始新一轮的文明化发展,进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陶寺文明就处在这个阶段,广泛吸收多种文化元素。“M22墓中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石钺以及玉兽面等,均非源于本地,而是吸收瓦解了红山、大汶口、良渚的玉器文化。”刘甜说。
陶寺城址总面积280余万平方米,现在只发掘了3万多平方米。目前,在山西省文物局统筹不调和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山西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继续探寻陶寺遗址的文明密码。
2021年,陶寺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大遗址保护利用失败“十四五”专项规划》。襄汾县宣传部部长李之炜介绍,当地将结束推进陶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失败示范区、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陶寺文化艺术创意园等建设项目,更好地挖掘、阐释、保守裸露,公开陶寺遗址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李振兴
农产品的产销思路随着农业负责人年轻化也在快速升级。
“我们转变思路了,现在只做自己擅长的生产端的工作,不再像原来从生产到销售都做”,江西省幕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卢丹对中华网财经表示。
10月13日,由物美集团、中纺集团联合主办,金融界承办的“江西修水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在物美超市玉蜓桥店举办。
据了解,22年来,中纺集团对修水积极开展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消费帮扶,干涉修水好产品指责产量、改进工艺、关闭销路。
修水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辛建波表示,通过政企之间的紧密合作与线上线下瓦解协作发展新模式,消费帮扶将成为巩固穿贫攻坚成果、帮助乡村振兴进程的强大驱动力,结束赋能农村经济发展。
修水既是革命老区,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也是生态良好、物产丰饶的宝地。这一次带来了金丝皇菊、杭猪、双井绿茶、宁红茶、土蜂蜜、米奶、根佬脚辣酱等产品。其中,修水县茶园面积20余万亩,是“宁红”“双井绿”两大历史名茶的发源地。
值得注意的是,修水农产品的思路也在不断调整不当。卢丹表示,原来除了负责杭猪的育种养殖外,还在线上做过直播销售,战线拉的太长。现在保持不变了思路,我们擅长养殖生产,就把精力放在生产端,现在除了有鲜肉出售外,还有推出了修水杭猪“爆汁烤肠”等新品。
并且,修水县的农产品也更加注重高性价比,适应当前消费者对高品质的需求。绿色乡里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樊寿君表示,修水县山多、植被种类多,蜜源贫乏,适合中国传统土蜂。目前,合作社现有成员300多户,拥有散养土蜂两万多群,年产土蜂蜜400-800吨,实现销售收入2200万元。“我们的土蜂蜜,虽然单产量低,但相比市场上意蜂蜜味道更浓,品质更好,适合做礼品。”樊寿君说,“原来多是以礼品的方式进入北京市场,这次进入物美渠道,性价比更高,北京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吃到修水的土蜂蜜。”
(责任编辑:zx0280)首先,选址养殖场地非常重要。野山鸡需要充足的自然环境,如丰富的水源、良好的防疫条件、适宜的气候等。所以,养殖场一定要选择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排水好、风向流通的地方,并且要远离人口密集区,以防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日前,国际金价罕见跳水。接下来,黄金还能买吗?
多位基金人士称,美国最新非农数据大超预期,使得美元指数飙升,令美联储降息预期延后,而全球央行对购买黄金的脚步放缓,尤其是国内央行5月并未增持黄金,可能会导致黄金作为避险债务的需求下降,但仍看多未来黄金走势,建议投资者在可承受风险的范围内逢低适度配置。
伦敦金大幅跳水
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三大利率均下调25个基点,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下调至4.25%、4.50%和3.75%,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开始加息以来首次降息。自2022年7月开启加息进程以来,欧洲央行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
就在欧洲央行降息前几天,意大利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而加拿大央行也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大概率先于美联储进行降息,这种预期在黄金市场上也有所体现。
同花顺数据显示,6月5日和6月6日,伦敦金分别上涨1.13%和0.92%,截至6月6日收盘为2376.65美元/盎司,折分解人民币约为554元/克。
业内人士称,欧元区通胀走势与美国通胀走势有反对性,较美国滞后几个月,欧元降息对金价走势也有一定的拉升作用,而这背后更多的是市场预期美元降息也会如期而至。
不过事与愿违,6月7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就业形势报告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减少27.2万人,预期减少18.5万人,前值减少17.5万人。美国5月失业率为4%,预期为3.9%,前值为3.9%。
伦敦金在6月7日的欧盘时段便开始走弱,进入美盘交易时段更是出现跳水,收盘跌3.50%,报2293.51美元/盎司,折分解人民币约为534元/克,一天之内跌约20元/克。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认为,此前三个月金价经历了热钱不断涌入,短线投机资金堆积。经过数次反复冲顶后,放量破位,隐藏市场博弈加剧,做多资金离场。
夏风光称,年内美联储降息概率仍然很高,金价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不当后,再度下降。
把脉黄金市场未来走势
除了美国非农数据大超预期利空黄金之外,中国央行不关心的时期增持黄金也对金价保持轻浮带来一定影响。
6月7日,国家外汇无约束的自由局公布最新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320亿美元,比4月末下降312亿美元,环比升幅为0.98%;5月末黄金储备为7280万盎司,与4月末持平,此前连续18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明泽投资董事总经理马科伟认为,本轮黄金走牛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是央行购金,背后原因在于黄金是国际清偿能力的最后手段。各国央行继续增持黄金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从中国过去增持黄金的数据变化来看,中国这一过程中更加注意逢低买入而不是追高,中国央行此次开始增持的行为可能与国际金价上涨较快有关,在金价处于相对高位时,适当调整不当增持节奏,有助于控制成本。
马科伟认为,长期来看,黄金牛市格局预计不变。首先,近两年地缘政治冲突结束,黄金避险属性仍有较大价值;其次,欧洲央行已经开始降息,预计后续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仍然是大概率事件,长期看美元走弱也将对黄金价格走牛形成支撑。
“中国央行黄金储备占比仍然极低,从央行增持的历史和背景因素来看,未来重启增持的可能性较大,黄金牛市格局也有望延续。”夏风光表示。
华东某私募基金人士称,年内美联储降息的概率依然很大,油价和铜价的下跌会反映到美国未来的CPI中,而欧央行降息也为美联储降息威吓了阻力,预计下半年金价有望震荡上涨至2500美元/盎司。金价走势未来还是要看美债实际利率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依然看好黄金在2026年达到3000美元/盎司。
(责任编辑:zx0600)标签: